近期,在多个重要会议上“供给侧改革”成为最热的词汇。站在“十三五”开端之际的历史新方位,面对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、新挑战,笔者认为,“供给侧改革”的提出,正是着眼于解决中国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不平衡问题,也是我国经济迈向成熟的新起点。
我国汽车工业作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,在新起点、新时期,也出现了新的历史使命。
改革开放初期,我国汽车产业缺重少轻、产品供应不足、汽车消费依赖进口、缺乏自身零部件体系。经过几十年发展,中国汽车工业实现了全面增长,逐渐成为支撑我国经济增长中的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。然而,事物总是在矛盾中运行,发展也常常伴随新的问题。如今,产业增速放缓、消费者对汽车品质有了更高要求,汽车产业已然进入低增长“新常态”。
要推动汽车产业继续稳定发展,应该怎么办?是继续刺激需求,还是改善供给关系,使它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?无疑,实现产业稳定增长,必须在稳定需求的同时,更有效地去调整结构、调整供给来满足市场需求。怎样调整供给,进行“供给侧改革”?
“供给侧改革”的核心是激活生产要素,提高全要素生产力,通过全要素的激活进而实现更有效地结构调整,实现转型升级。汽车产业全要素的激活,笔者认为首先应该是调整行业管理思路,放开行业准入,鼓励民间资本进入,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必然带来高效率的供给调整;其次,进行行业减负。“供给侧改革”的一个重点就是减税,随着结构性减税力度加大,新能源汽车等代表市场趋势的领域将迎来新机遇;第三,加强国企改革,激发国企活力和劳动力的创新动力;第四,供给端加强技术创新以及传统技术与新技术的融合,如传统技术升级过程中与智能网联技术的紧密融合等。笔者认为,只有激活全要素,才能更有效地进行结构调整,实现供给侧的有效改革,提升产业竞争力。